受供應充裕、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,國際油價不斷下跌,這使得各產油國的經濟面臨巨大的壓力,而石油輸出國組織卻未采取任何措施。
但近日,石油輸出國組織(歐佩克)日前透露出減產意愿,俄羅斯方面也作出積極響應。俄羅斯能源部長和俄各石油公司總裁27日舉行會議,討論如何應對低油價。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托卡列夫會后表示,俄羅斯和歐佩克可能將在2月份討論石油減產問題。
稍早前歐佩克秘書長也呼吁,該組織成員國應與非歐佩克國家合作減產。2014年以來,歐佩克一直奉行不減產策略,被市場認為是導致油價大跌的主因之一。
沙特立場或松動
據塔斯社報道,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托卡列夫在27日的會后對媒體表示,會上各方就如何采取集體措施穩(wěn)定油價提出了許多有益想法。俄羅斯準備與沙特以及歐佩克討論減產問題,通過減少供應來提高油價。當天的會議還討論了俄羅斯實施減產的技術方案,由于氣候原因,俄羅斯只有在夏季才能實施減產。
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前一日呼吁,全球大型產油國應考慮聯(lián)合減產,以幫助遏制幾十年來嚴重的油價下挫。他強調,除非歐佩克內外的各個產油國攜手化解供應過剩,否則未來的石油生產將陷入動蕩。供應過剩已導致油價在18個月內下挫了70%,致使石油業(yè)大幅削減了投資和就業(yè)崗位。目前所有大型產油國應聯(lián)合探討出一個解決方案。市場需要看到庫存下降到令價格能夠回升、投資能夠恢復的水平。
市場分析師認為,自從2014年7月,國際油價持續(xù)走軟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。面對不斷下跌的油價,占全球三分之一原油產量的歐佩克沒有采取減產措施,同時伊朗在解除制裁后也將大幅提高石油產量。此外,頁巖油革命令美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,美國能源信息局新數據顯示,目前美國日均原油產量約923萬桶。
盡管油價不斷下跌,主要產油國沙特卻一直表示不會減產。沙特頂住壓力不減產是希望通過低油價將競爭對手擠出局,從而維護甚至擴大自身市場份額。但沙特25日卻也表示,所有產油國應聯(lián)合起來考慮對策,這令市場猜測沙特立場可能出現(xiàn)松動。
市場重提油價見底
盡管絕大多數機構不看好今年油價表現(xiàn),但卻認為每桶25至30美元可能是油價的'底部區(qū)間',一旦觸及該價格就將獲得有力支撐,近期甚至今年內都將在該區(qū)間上方波動。
世行在新報告中將2016年原油價格預估調降14美元至每桶37美元。世行經濟學家表示,原油需求將持續(xù)低迷,而伊朗恢復出口、美國產量高企加之北半球暖冬將導致供應增加。盡管不看好油價近期前景,但世行經濟學家也預計,在'觸底'后,2016年后半期油價也可能會逐步反彈,但反彈力度將不及以往在2008年、1998年以及1986年大跌后的反彈。屆時供需關系可能較當前出現(xiàn)一定變化,高成本的原油生產商持續(xù)遭受損失后,將繼續(xù)加大削減產量力度,以抵消市場上的增量。而隨著全球經濟溫和增長,低迷的原油需求預期可能有所加強。目前油價的暴跌更多是受市場因素影響,已經不能完全反映基本供需情況。
歐佩克也在新月度報告中指出,原油可能出現(xiàn)'再平衡',一些產油國的原油產量將下降,而全球需求將因低油價而上漲,油價近期將出現(xiàn)反彈。摩根大通甚至建議投資者抄底原油。該機構分析師Kolanovic預計年底原油價格反彈至每桶45-50美元是完全合理的,至每桶60美元實際上也非常有可能。Kolanovic分析了過去原油表現(xiàn)嚴重落后于股市的情況,他發(fā)現(xiàn)過去30年中一共出現(xiàn)10次這種情形,而每次原油都終出現(xiàn)報復性反彈。Kolanovic認為,原油空頭頭寸創(chuàng)出歷史紀錄之后,大規(guī)模空頭回補將成為價格反彈的主要推動力。此外,許多新興經濟體企穩(wěn)可能帶來需求上升,而且市場將終看到石油產商達成減產協(xié)議。